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铁力 > 经济发展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2023-01-12 10:11 来源:铁力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关联稿件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17日在铁力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 长吕晓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圆满完成了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实现84亿元,同比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40亿元,同比增长5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86亿元,同比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23.8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县域经济综合排名成功跃居全省上游。

一年来,我们蹄疾步稳促转型,产业发展质效双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扩量、提质、增效并举。工业经济转型提速。经开区实训基地、工业蒸汽、道路换填等项目相继完工,安嘉乳业扩建项目实现投试产,鹿鸣矿业磨浮车间及二级泵站项目按时竣工。采取“一企一策”方式,盘活“僵尸企业”1户、低效用地项目2个。厚植企业成长沃土,为葵花药业、隆泰食品等33家企业争取兑现各类政策资金3818万元。全年新增规上企业3户,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户,成功获评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第三产业回暖升温。日月峡滑雪场提档升级,酒章文旅园区一期、萌宠部落二期项目建成开放。新增乡村旅游景点3处,年丰乡获评全省乡村旅游重点乡。成功举办第五届区域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实现“双增长”。电商产业再展新姿,改造村级快递网点57个,区域公共品牌“铁力森鲜”荣登央视频道循环展播。特色产业蒸蒸日上。实施中药材基地建设示范强县项目,中药材种植面积增加至9.44万亩,年加工能力提升至7300吨,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通过国家认定。中兽药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产业化项目实现试运行,蓝天制药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北药仓储冷链物流项目投入运营,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新能源产业乘势而起。“兴安岭生态银行”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国有林业资源特许经营权转让项目获得9亿元融资。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一期、铁西分散式风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200兆瓦风电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小白河水库项目进展顺利,小呼兰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被纳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年来,我们不遗余力扩投资,项目建设成果丰硕。实施重点项目63个,28个省、市重点项目顺利完成年度建设计划,投资完成率达到136.7%。招商引资硕果丰盈,高水平举办招商之冬系列活动,建立“112清单”,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5个,创新提出“四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成效。全年成功签约项目10个、签约额达43.25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8个。实际利用内资12.1亿元,同比增长50%。对上争取成效显著,累计争取各类资金38.2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8个,到位资金2.1亿元,同比增长246.6%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年来,我们勠力同心抓落实,乡村振兴底色更亮。荣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农业发展再提质。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维修改造国家粮食仓储库3座,超额完成大豆扩种任务,新建高标准农田18.45万亩,落实农业生产托管服务21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六连丰”,农业领域先后荣获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等国家、省市荣誉20余项。深入推动种业振兴,寒地水稻高新技术产业科创中心项目签约落地。畜牧产业稳步发展,综合屠宰场、松风食品百万头生猪屠宰项目有序推进,全市生猪出栏量达到28万头。水产产业势头强劲,冷水鱼、林蛙等水产品产量实现3489吨,同比增长30.9%脱贫成效再巩固。首批8家乡村振兴工坊挂牌成立,先进经验被国内多家主流媒体相继报道。投资4898万元,实施乡村产业项目7个,乡村产业项目总数达到37个,累计发放收益资金332万元,带动脱贫人口2334户次、3245人次,实现人均增收1230元。创新实行防返贫保险机制的基础上,为3625名脱贫及监测人口全额投保“龙江惠民保”,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乡村颜值再提升。建设粪污贮存设施41处、小型污水处理厂4处,改造提升户厕886户,拆除重建危桥4座,修建农村道路13.9公里,完成农村饮水工程2处,乡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力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圆满完成“212120”创建目标,获评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先行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一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强建管,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城市发展再添新气象。瑞景骊城一期项目如期竣工。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投资9800万元,改造楼房75栋、庭院24.5万平方米。加快城市“四网一图”建设,新建改造供热、供水、污水及燃气管网46.9公里,绘制城市排水管网“一张图”,污泥处置工程完成主体建设,城市“微循环”更加畅通。铁科高速铁力至凤阳段完成开工准备,哈伊高铁项目征拆资金足额到位,全线率先交付用地,按时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新建口袋公园4处,提质改造绿地8公顷,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8.96%,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初检,“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国土“三调”及“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创业再就业基地落成开放,千余户流动摊贩实现集中入市、规范经营,城市“烟火气”更足了,“文明味”更浓了。

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守底线,生态底蕴更加厚重。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政治责任。超前部署非建成区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工作,严格落实秸秆禁烧要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深入实施“河湖长制”,高质量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及农村黑臭水体集中整治工作。依吉密河治理、呼兰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等项目有序推进,呼兰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顺利通过水利部考察评价及省级审核。全面推行“田长制”“林长制”,划定黑土耕地保护示范区45万亩,落实耕地轮作9.2万亩,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与农膜回收率均达到97.2%。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治理侵蚀沟140条,完成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1.85万亩,成为国家首批、全省唯一的全国三北工程科学绿化试点县。大力开展森林督察等执法专项行动,全年查处各类案件36起。10个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达到时序整改要求。

一年来,我们持之以恒优环境,改革活力加速释放。坚持以改革增动力、添活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做好农垦森工改革“后半篇文章”,平稳完成“南三局”公司城管执法等领域人员承接划转工作。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20家涉改国企全面落实“四险一金”政策。依托“信易贷”平台创新推出金融产品36个,成功授信放款5.3亿元。民生领域改革取得新进步。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取得扎实成效,中小学校长任期结束督导评估改革成果在全国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医保DIP支付改革工作进展顺利,5家试点医疗机构全部进入实际付费阶段。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工作,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统一纳入产权交易平台公开交易稳步推进157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工作,干部队伍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1177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零跑动”事项比率提升至99.1%。“一件事”集成服务主题套餐提升至213件,同比增长113%24小时自助服务事项增加至779项,同比增长218%。千方百计助企纾困,严格落实“一对一”包保机制,累计开展“营商下午茶”等活动245次,为企业解决问题90余个。全面启动乡镇“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试点工作,群众和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一年来,我们不忘初心惠民生,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方向,全年投入民生领域资金35.1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88.6%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开展“订单式”就业培训,新增城镇就业26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持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全面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发放各类保障金6325.64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0617人。社会事业齐头并进。投资4506.32万元,提升19所学校办学条件,中心幼儿园实现开园纳生。深化健康铁力建设,乡镇卫生院及益康社区附属工程、市医院传染病区、中心敬老院等项目按时完工,市医院肿瘤科引进多台先进设备。组织开展各类大型赛事活动9场次,铁力一中女排斩获中国中学生排球联赛亚军,排球小将入选国家排球队,出征女排世锦赛。骊城音乐广场正式启用,举办惠民展演200余场次,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管理综合数字指挥中心、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及3个派出所建设项目全部竣工。纵深推进“核心使命-2022”系列战役,重拳打击涉毒、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期间信访维稳工作,实现了“三个不发生”目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贯彻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大力开展城镇燃气、自建房屋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安全生产领域未发生亡人事故,平安稳定的社会大局持续巩固。

一年来,我们从严从实转作风,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持做到“两个维护”,推动“能力作风建设年”及“解放思想、振兴发展”专项研讨活动见行见效。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聚焦重点领域开展审计监督。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高质量办结。切实强化“四个体系”建设,创新提出“一图两表三单四制三保障”工作法,政府运行更加务实高效。同时,国防双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科技创新、援疆共建、水文气象、档案史志等工作均取得了新成绩。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