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农局发﹝2021﹞75号
关于印发《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市林草局:
根据《2021年黑龙江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和《2021年伊春市农业农村局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开发乡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结合我局实际,制定《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联 系 人:铁力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张俊启
联系电话:0458-2283558 手机:13846663639
铁力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27日
2021年铁力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和伊春市农业农村局《关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为规范有效实施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以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民理念知识技能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关键,紧密围绕“优势特色及主导产业结构布局”这一主线,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示范培训等行动,培养适应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二、任务目标
我市承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人数156人,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其中种植业能手40人、农业机械能手40人、经济作物种植能手(致富带头人)40人、养殖能手36人、培训资金900元/人,资金共14万元。
三、培训内容、时间安排及管理
(一)培训内容
1.确定培育对象。农业科技种养能手以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种粮大户、职业渔民、畜牧养殖人才类主体为主。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带头人以各个村屯产业扶贫带头人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为对象。
2、开展摸底调研。按照主导产业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和摸底调查,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库,组织有意愿、有需求、有基础的农民,登录中国农村远程(www.ngx.net.cn)“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申报系统”或手机下载“云上智农”APP报名参加培育,各乡镇可登录“高素质农民培育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推荐。培训机构要结合实际,制定学员遴选标准,让真正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的农民优先接受培育。在八月底完成遴选学员工作,所遴选学员要填写《黑龙江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学员信息采集表》并存档。
3.明确培训内容。根据确定的种养能手,结合我地区实际,确定培训内容:种植业能手主要讲解水稻栽培技术、玉米栽培技术、大豆栽培技术、秸秆综合利用、农作物优良品种等;经济作物种植能手主要讲解设施园艺栽培技术、中草药(平贝、刺五加、人参)栽培技术;农业机械能手主要讲解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操作技术、安全常识、维护与保养;养殖能手主要讲解猪、牛、鸡、羊等养殖技术和防疫常识。
4、科学确定培训机构。利用好农广校、农技推广机构等教育培训资源,引导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农民需求调研、培训组织、过程管理和跟踪服务等工作。按照统一建设、分级使用的原则,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由个人注册申报或各级管理用户推荐形式,登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申报系统”进行录入,并由管理用户对申请人进行在线审核,统一纳入“培育师资库”管理。培训机构要将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地方专业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师资库,同时选择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等为农民现身说法,增强说服力。要建立师资考核管理机制,对入库师资实行考核评价和动态管理,及时清退不合格师资。
5.精选培育教材。综合课程和专题课程教材从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统一发布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荐教材目录》中选用;并根据我市生产实际参考农业部科教司发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编写符合地方产业特色的专修教材;本省创作编写农业科技挂图、光盘、图解丛书等优秀作品可作为培训辅助教材。
6.创新培育方式。结合“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培训,推进线上线下整合培训,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分段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提高培训对象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线上学习不少于8课时,线下理论培训24课时3天、实习实训8课时2天,培训累计时间5天,结合重要农时的生产实践、现场观摩、跟踪服务。
7.技术指导与后续服务。培育机构要指定本单位或聘任的技术专家作为技术指导员,根据培育对象要求定期指导服务,并能及时解决参训学员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帮助参训学员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二)时间安排
培训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培训 2天观摩。计划在2021年 8月中下旬份进行培训,主要进行现场参观交流培训,同时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现场指导。
第二阶段培训3天理论教学。计划在2021年11月份开展。主要针对农民如何变冬闲为冬忙。
第三阶段2022年抓好跟踪服务,分类进行技术指导。
(三)培训管理
培训全程监管制度。每期培训班开班前,将开班时间、地点、课程设置、授课教师,培训方案、教材教案、培训人数等情况报农业主管部门,待批复后方可开班。农业主管部门对培训工作进行全程监管和满意度测评。
档案登记制度。培训机构要建立统一、信息完整、内容真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检查考核的主要依据。
综合运用理论考试、实践考核和生产经营水平考察等多种评价方式,积极探索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真实可靠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考试考核办法。同时加强培训的规范化管理,按班次建立真实、完整、规范的培训档案,包括文书文件、培训计划、教材教案、师资信息、学员台账(信息),学员满意度测评表、考试考核资料、影像资料及其它需要保存的资料,做到“一班一案”
四、检查监督
1.启动申请。培育机构在培育工作启动前要向农业农村局提交开班申请和培育计划,并填写《黑龙江省农民教育培训办班申请表》,待确认后组织实施。
2.日常监督管理。在培育机构开展培训期间,农业农村和财政主管部门采取不同方式和手段进行随机抽查,要填写《黑龙江省农民教育培训现场核查表》,做好监管记录。
3.项目验收。培育机构完成培训任务后要及时做好总结,并向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农业农村和财政主管部门根据培育机构的申请组织检查验收工作,填写《黑龙江省农民教育培训验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