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市营商环境局贯彻落实市委依法治市重要决策部署,紧跟市委法治建设工作步伐,依据《铁力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部门工作实际,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化“专项行动”巩固提升年。紧密跟进省和伊春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攻坚步伐,依据省营商环境评价新指标体系,充分参照伊春市方案确定的工作任务目标,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发《铁力市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和指标工作专班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设定10个指标107方面267项工作任务,将原19个指标工作专班调整设置为10个指标工作专班,根据省和伊春市新动向,制发《铁力市对标对表一流营商环境攻坚任务工作方案》,全部明确市级包保领导、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处级包保领导以上率下,组织召开工作专班会议,分析研透指标内涵、标准和分值等,研究部署一体化攻坚克难举措,及时跟踪调度,解决各类问题。累计下发工作提示13期,推动各指标工作专班及成员单位深度运用“四个体系”闭环工作落实机制,充分运用“八步工作法”和深、实、细、准、效“五字诀”,“大兵团”一体联动攻坚克难,加力创建县域一流营商环境。
(二)深化“政务环境”供给侧建设。联动各乡镇和市司法局梳理形成《铁力市乡镇法定行政权力事项清单(2024年版)》24项,乡镇依法行政更加规范高效。持续完善政务服务事项“五级六十同”标准化建设,32家中省市直部门认领编制事项数由1298项提升至1536项,增长了18.33%,8个乡镇认领编制事项数4498项,县乡两级事项认领率编制100%,政务服务标准化基础更加坚实。持续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套餐,由5件提升至21件,政务服务大厅设立“高效办成一件事”和“退休一件事”综合窗口,受理办理由10件增加至4164件,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更加高效便捷。持续深化电子证照改革,不断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1025条电子证照实现“免提交”,市场主体办事更加便捷。靶向推进十佳政务服务大厅创建工作,政务服务大厅40名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全部持有“行政办事员”职业技术水平证书展业,服务规范性和满意度大幅提升,组织开展“常态化业务培训”19期,累计学习研讨高频易错、难点堵点等245个。构建了“首席事务代表+厅管领办+窗口帮办+专员代办” 全流程交互性领办帮办服务体系。搭建高效便捷“云综窗”线上服务平台,出台“云综窗”(“云帮办”“云客服”)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设立“云综窗”,通过视频、语音、远程操控等方式,云咨询、云代办、云预审392件,市场主体和群众畅享智慧政务服务办事便利度。设置五险一金联审联办专区,提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以及公积金办理和政策答疑服务,实现社会保险“一个区域、一次办”,打通了社会保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召开全市12345热线培训会议,开展移动端业务培训,紧抓“三率”指标质效,完善受理超期、办理超期工单管理办法,联动开展“非常不满意”工单专项攻坚行动,累计受理办理工单13845件,按期受理率99.81%,按期办结率99.60%,满意率89.55%,转化“不满意”工单701件,为民解忧服务质效不断提升,群众福祉更加充实。
(三)深化“市场环境”全维度保障。围绕企业“设立、变更、终止”三阶段,通过“一链、一树”串联方式,将市场准入许可、扶持补贴、综合纳税等15个关键惠企事项汇聚,建立企业专属空间。纳入“省招商引资项目服务保障监督平台”管控项目17个,已开工15个,投产8个。依托“专班+专区+专网”为投资项目提供“点对点”“一站式”领办帮办特色服务,累计为20家企业提供项目审批领办帮办审批服务21次,解决企业开办和生产许可证等问题23个,靶向推动投资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紧密强化合同监管,101家单位55份“在途生效合同”纳入“省政府合同履约监管平台”动态管理,处理履约合同风险862条,合同履约时效性大幅提升。持续完善“互联网+监管”工作机制,全市各部门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认领监管事项清单769项,“三率”指标均达到100%,完成审管联动关联516条,关联率91.01%,发布监管动态信息58条,“互联网+监管”效能显著提升。大力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25家单位承接19个领域89项监管事项,全部制定了“综合查一次”场景联合检查事项清单、“综合查一次”场景联合检查实施清单、“综合查一次”联合监管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服务型监督”与“柔性执法”有机结合,营商环境监督员陪同住建、市监、人社等部门行政执法人员深入企业开展行政执法4次,全流程监督执法人员执法规范性。搭建政企交流平台,开展“政商沙龙”活动35次,主动对接企业75家,收集并解决问题28个,提出解决问题措施32条,企业满意率达100%。联动惠企政策出台部门编制出台《铁力市2024年度惠企政策汇编》,线上线下多维视角开展惠企政策解读兑现,深入企业调研走访15次,宣讲政策35次,累计为42户企业兑现金额663万元。
(四)深化“诚信铁力”品牌化建设。组织全市141家单位签订《政务诚信承诺书》和2756名公职人员签订《责任书》。市监、卫健、自然资源等部门公示行政许可信息2600余条、行政处罚信息150余条。市场监管、发展改革、交通运输等25个领域实施了以“信用”为基础的差异化分类监管。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信用修复”窗口,线上线下开展立体化信用宣传,推行一次性告知和一站式修复举措,累计为32户市场主体完成信用修复,解决了招投标、融资贷款、奖补资金申请等受限问题。推广入驻伊春市“红松分”企业141家,为29户市场主体修复信用。依托伊春市“信易贷”平台推出信贷产品41个,成功授信放款2.4亿元,我市“信易贷”合计授信放款提升至14亿元。创建“码上诚信+餐饮、住宿、医疗”等应用场景48个,比省级要求超出3个领域,覆盖所有商业领域。
二、存在问题
(一)营商环境创新驱动力不足。一些专班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复制推广省内外先进经验做法力度不够,更缺乏打破体制机制限制的创新做法。
(二)热线解民忧效能还需提升。一些12345热线承办单位存在“思想不重视、责任心不强、推诿扯皮、惯用旧办法、诉求得不到解决”等问题。
(三)营商环境靶向监督难度大。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搜集面不够广,且搜集难度大,无法有效发现正在发生的和潜在的违规违纪线索。
三、下步打算
(一)提升“专项行动”质效。深度运用“四个体系”闭环工作落实机制,大力推行“八步工作法”和“深、实、细、准、效”五字诀,推动靶向改革创新引领提升,发挥“大兵团”联动攻坚优势,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二)深化“政务环境”建设。探索推出更多“高效一件事”主题套餐,纵深推进“减证便民”专项清理,持续开展“政务服务体验员”活动,全力提升12345热线“解民忧”质效。
(三)强化“市场环境”保障。实时跟踪项目进度,提升审批领办帮办效能,动态监管政府合同履约情况,加大惠企政策线上、线下推送宣讲兑现力度,赋能企业快速发展。
(四)赋能“诚信铁力”品牌。深化多领域信用分类监管,深入探索实践“信易+场景”应用,推进码上“诚信+场景”应用领域,适时开展“信易贷”推广。
(五)强化“环境监督”力度。深化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难”专项整治及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建立多方联动监督模式,统筹监督合力,提升监管效能。
四、意见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是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的系统性基础工程,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大统筹推进力度,推动各单位齐发力,共同打造铁力县域一流营商环境。
铁力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
2025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