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从经济总量看
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31659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6%,高于伊春市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位于伊春市第1位。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41289万元,同比增长13.2%;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48319万元,同比增长6.9%;工业增加值实现144067万元,同比增长5.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位于伊春市第8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26982万元,同比增长2.3%;分别正向拉动全市GDP增速2.4、1.9、1.3个百分点。从结构看,三次产业比13:46.9:40.1。
(二)从主要经济指标看
一是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生猪出栏量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8845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高于伊春市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位于伊春市第4位。其中,农业产值实现6008万元,同比增长11.4%;林业产值实现11980万元,同比下降17.8%;渔业产值实现1043万元,同比增长84.9%;畜牧业产值实现68372万元,同比增长20.2%,畜牧业产值占比最高,达到77.3%,是第一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市生猪出栏14.03万头,同比增长47.3%。
二是工业生产稳定增长,采矿业拉动作用明显。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232276万元,同比增长49.9%。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产值实现195561万元,同比增长66.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50.2个百分点;制造业产值实现20309万元,同比增长0.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0.0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实现16406万元,同比下降3.3%,负向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0.35个百分点。三大门类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84.2%、8.7%和7.1%。从重点企业看,鹿鸣钼矿产值实现192585万元,同比增长63.5%,正向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48.3个百分点。
三是第三产业平稳增长,六大行业“五升一降”。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从行业看,五大行业实现正增长,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0.8%、6%、0.6%、5.3%、4.2%,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3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9%,负向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0.7个百分点。
四是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4837万元,同比增长90.2%(均为市属投资),高于伊春市平均水平72.1个百分点,位于伊春市第1位。从续建项目看,2021年结转项目72个,32个项目已复工,完成投资99446万元,其中,铁力至伊春铁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0575万元,占总投资比重76.9%。从新建项目看,新开工项目7个,完成投资5391万元。
五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受重点企业影响,提升能力减弱。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8575.8万元,同比下降2.5%,低于伊春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位于伊春市第5位。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1386.6万元,同比下降4.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7189.2万元,同比增长4%。从重点企业看,汇通医药连锁有限公司零售额同比下降86.7%,康育嘉医药连锁有限公司零售额同比增长53.3%,大方圆医药有限公司零售额同比增长38.7%。
六是财政收入增长压力加大。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589万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增长9.5%,按自然口径计算增长1.4%,位于伊春市第9位。
七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实际利用内资增速较快。实际利用内资额实现67076万元,同比增长231%,高于伊春市平均水平193.7个百分点,位于伊春市第4位;截止6月末,共有8个入统项目,其中今年新签约项目3个,同比增长200%。
二、影响经济运行的因素
(一)畜牧业生产缺少规模化养殖户,林业受价格因素影响产值下降。一是全市生猪、湖羊养殖初具规模,牛、家禽养殖规模小、低、散问题突出,无大型牛、家禽养殖户支撑。同时受生猪价格影响,虽近期生猪价格逐渐回升,养殖场亏损有所缓解,但在价格和成本的双重挤压下,养殖效益欠佳,对畜牧业产值高速发展有一定影响。二是林业产值受价格因素影响同比下降17.8%,占林业产值比重最大林产品采集业产量同比增长2.9倍,按照伊春市平均价格核算,产值下降。
(二)工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缺少增长空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25953万元,同比增长11.1%,采矿业增加值实现116517万元,同比增长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92.5%,其中重点企业鹿鸣钼矿增加值实现115285万元,同比增长10.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91.6%,工业结构受重点企业鹿鸣钼矿波动“牵制”的问题比较明显,企业占比高、基数大、产能基本全部释放,即使满负荷生产也难有较大增长空间。制造业增加值实现6061万元,同比增长7.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实现3375万元,同比下降0.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7%。行业分布散、规模小,对规模以上工业拉动作用有限,偏重的工业结构导致我市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难以平衡重点企业波动对规模以上工业的影响。
(三) 消费市场相对疲软,后续动力不足。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和个体共19家(法人企业11家,个体8家),其中法人企业汇通医药连锁因门店减少,由药店向门诊转变,同比下降86.7%,负向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18.3个百分点。同时,限额以上企业和个体数量少,规模小,带动作用较弱,影响消费品市场发展水平。
三、下步对策和建议
(一)稳定种植业生产,鼓励畜牧业规模化养殖。一是加强三大作物田间管理,提升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二是鼓励和支持猪、牛、羊和家禽散养户向规模养殖发展,推动畜牧业生产转型升级,持续推进金新农、新望大型养殖场扩建、扩栏,加快大型生猪养殖产能释放。三是提升林产品价值,鼓励扶持林产品采集,培育壮大林产品精深加工业,提升林产品附加值,提高源头产品价格,促进林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一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引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安全有保障、市场前景好、就业带动强的优势项目,加大培育力度,强化政策引导,问题帮扶,积极推动成长型和临规型工业企业达产入规。二是加强跟踪监测力度和预警分析能力。密切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情况,继续落实惠企政策,扎实做好减税降费和助企纾困工作,引导企业开展高水平技术改造,加大研发投入,夯实工业发展基础。
(三)提振消费能力,拓增保量释放新增企业潜力。加大政策扶持与引导力度,深入挖掘企业潜力,加强优质企业培育,对消费品市场影响较大的企业重点进行跟踪监测,助力现有限上企业做大做强,确保限上企业增量多、质量高。进一步与行管部门协调联动,加强对优质临限企业及达限企业的排查工作,合力推进限上企业入统工作。
下阶段,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锚定前三季度、全年目标任务,聚焦短板弱项,靠前发力、适时加力。通过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提升质效,为全市经济实现既定发展目标提供强劲动力。
(一)从经济总量看
经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31659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6%,高于伊春市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位于伊春市第1位。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41289万元,同比增长13.2%;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148319万元,同比增长6.9%;工业增加值实现144067万元,同比增长5.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位于伊春市第8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26982万元,同比增长2.3%;分别正向拉动全市GDP增速2.4、1.9、1.3个百分点。从结构看,三次产业比13:46.9:40.1。
(二)从主要经济指标看
一是农业生产形势良好,生猪出栏量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8845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高于伊春市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位于伊春市第4位。其中,农业产值实现6008万元,同比增长11.4%;林业产值实现11980万元,同比下降17.8%;渔业产值实现1043万元,同比增长84.9%;畜牧业产值实现68372万元,同比增长20.2%,畜牧业产值占比最高,达到77.3%,是第一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市生猪出栏14.03万头,同比增长47.3%。
二是工业生产稳定增长,采矿业拉动作用明显。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232276万元,同比增长49.9%。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产值实现195561万元,同比增长66.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50.2个百分点;制造业产值实现20309万元,同比增长0.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0.0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实现16406万元,同比下降3.3%,负向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0.35个百分点。三大门类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84.2%、8.7%和7.1%。从重点企业看,鹿鸣钼矿产值实现192585万元,同比增长63.5%,正向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48.3个百分点。
三是第三产业平稳增长,六大行业“五升一降”。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从行业看,五大行业实现正增长,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0.8%、6%、0.6%、5.3%、4.2%,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3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9%,负向拉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0.7个百分点。
四是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4837万元,同比增长90.2%(均为市属投资),高于伊春市平均水平72.1个百分点,位于伊春市第1位。从续建项目看,2021年结转项目72个,32个项目已复工,完成投资99446万元,其中,铁力至伊春铁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0575万元,占总投资比重76.9%。从新建项目看,新开工项目7个,完成投资5391万元。
五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受重点企业影响,提升能力减弱。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8575.8万元,同比下降2.5%,低于伊春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位于伊春市第5位。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1386.6万元,同比下降4.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7189.2万元,同比增长4%。从重点企业看,汇通医药连锁有限公司零售额同比下降86.7%,康育嘉医药连锁有限公司零售额同比增长53.3%,大方圆医药有限公司零售额同比增长38.7%。
六是财政收入增长压力加大。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589万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增长9.5%,按自然口径计算增长1.4%,位于伊春市第9位。
七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实际利用内资增速较快。实际利用内资额实现67076万元,同比增长231%,高于伊春市平均水平193.7个百分点,位于伊春市第4位;截止6月末,共有8个入统项目,其中今年新签约项目3个,同比增长200%。
二、影响经济运行的因素
(一)畜牧业生产缺少规模化养殖户,林业受价格因素影响产值下降。一是全市生猪、湖羊养殖初具规模,牛、家禽养殖规模小、低、散问题突出,无大型牛、家禽养殖户支撑。同时受生猪价格影响,虽近期生猪价格逐渐回升,养殖场亏损有所缓解,但在价格和成本的双重挤压下,养殖效益欠佳,对畜牧业产值高速发展有一定影响。二是林业产值受价格因素影响同比下降17.8%,占林业产值比重最大林产品采集业产量同比增长2.9倍,按照伊春市平均价格核算,产值下降。
(二)工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缺少增长空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25953万元,同比增长11.1%,采矿业增加值实现116517万元,同比增长1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92.5%,其中重点企业鹿鸣钼矿增加值实现115285万元,同比增长10.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91.6%,工业结构受重点企业鹿鸣钼矿波动“牵制”的问题比较明显,企业占比高、基数大、产能基本全部释放,即使满负荷生产也难有较大增长空间。制造业增加值实现6061万元,同比增长7.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实现3375万元,同比下降0.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7%。行业分布散、规模小,对规模以上工业拉动作用有限,偏重的工业结构导致我市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难以平衡重点企业波动对规模以上工业的影响。
(三) 消费市场相对疲软,后续动力不足。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和个体共19家(法人企业11家,个体8家),其中法人企业汇通医药连锁因门店减少,由药店向门诊转变,同比下降86.7%,负向拉动限额以上零售额18.3个百分点。同时,限额以上企业和个体数量少,规模小,带动作用较弱,影响消费品市场发展水平。
三、下步对策和建议
(一)稳定种植业生产,鼓励畜牧业规模化养殖。一是加强三大作物田间管理,提升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二是鼓励和支持猪、牛、羊和家禽散养户向规模养殖发展,推动畜牧业生产转型升级,持续推进金新农、新望大型养殖场扩建、扩栏,加快大型生猪养殖产能释放。三是提升林产品价值,鼓励扶持林产品采集,培育壮大林产品精深加工业,提升林产品附加值,提高源头产品价格,促进林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一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引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安全有保障、市场前景好、就业带动强的优势项目,加大培育力度,强化政策引导,问题帮扶,积极推动成长型和临规型工业企业达产入规。二是加强跟踪监测力度和预警分析能力。密切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情况,继续落实惠企政策,扎实做好减税降费和助企纾困工作,引导企业开展高水平技术改造,加大研发投入,夯实工业发展基础。
(三)提振消费能力,拓增保量释放新增企业潜力。加大政策扶持与引导力度,深入挖掘企业潜力,加强优质企业培育,对消费品市场影响较大的企业重点进行跟踪监测,助力现有限上企业做大做强,确保限上企业增量多、质量高。进一步与行管部门协调联动,加强对优质临限企业及达限企业的排查工作,合力推进限上企业入统工作。
下阶段,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锚定前三季度、全年目标任务,聚焦短板弱项,靠前发力、适时加力。通过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提升质效,为全市经济实现既定发展目标提供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