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文件 > 政府文件

索 引 号:
发文机关:
成文日期:
发文字号:
铁政发(2 0 2 2)25号
发布日期:
2022-11-03
时  效:
名  称:
铁力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讨论稿)

铁力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讨论稿)

发布时间:2022-11-03 18:09来源:教育局访问量:
字体: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部署要求,积极推进我市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相关要求及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黑政教督办20212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论述,以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推动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着力缩小城乡间、校间差距,不断提升全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创办更加优质均衡、更具活力特色的铁力教育

二、发展目标

优化结构、强化特色、补齐短板、缩小差距、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确保到2027年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小于或等于0.5、初中小于或等于0.45,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达到优质均衡各项指标评估标准;社会认可度达85%以上,2027年底前我市义务教育达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标准,并通过评估验收。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布局调整

推进县域内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成熟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逐年分步整合和撤销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构建“管理互促、文化共建”的协作化发展机制,以市内优质学校带动乡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促进均衡发展。形成《铁力市教育系统布局规划》,力争在2023年底前基本完成县域内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二)改善办学条件

优化教育资源,补齐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短板,全市教育实现更高水平、更加优质、更加均衡。未来几年,重点用于补齐短板,完成铁力镇内2所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第六中学、第六小学、第八小学、第七中学、第八中学改造提升工程,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等基本条件优质均衡。至2026年,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的校园、校舍、体育运动场馆、安全设施、卫生设施、教学仪器设备、信息技术设备等均达到评估标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硬件设施无明显差异。

(三)优化师资队伍

1.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2022年7月“县管校聘”改革正式实施,形成由“县”统管编制,“校”自聘上岗的模式,定岗定编。计划自2022年县管校聘改革结束后,用人单位与教师签订合同,实行三年一聘任,实现教育系统教职工队伍结构优化,针对县管校聘改革无法解决的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情况,通过公开招聘形式予以解决,从而满足各校教职工需求,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优化教师成长补充机制完善教师评价方式,将评价结果与年末考核、评先晋优挂钩。强化教师职称评定导向作用,不断完善《职称评比量化标准》,突出师德师风、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引导教师提升质量意识,让职称评定真正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风向标”。围绕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采取撤销、重组、集团化办学等方式,统筹规划铁力区域教育布局,着力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教师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

3.教师交流合作与校长轮岗交流加大城乡间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健全和完善校长、教师交流激励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实行轮岗交流制度与共享优质校长教师资源相结合。强化校长教师交流的激励保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在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让不同学校间的教师流动起来,打破名校对教师资源的垄断,让更多的学生分享到好的教育资源。

4.高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为了更好完成五年一周期360学时的继续教育,按照伊春分级落实培训任务,自主选择培训方式的要求,确定七个培训项目:一师德、教育理论、政策法规、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识培训项目;二专业研培项目;三信息技术及与学科教学融合项目;四以赛促学,以赛促用项目;五学科送教、送培项目;六参加国培、省培人员汇报培训项目;七管理干部研培项目。围绕这七个项目,采取“培训+考核+竞赛”的培训模式,对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教师通过本地、校本培训,自研修、网络研修等多种途径实现信息共享、交流学习,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水平和专业素养,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

5.依法保障教师地位待遇严格落“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要求,确保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加大对农村教师工作支持力度,改善农村教师工作条件,保证相应补贴及时发放,评优晋级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落实好农村教龄满30年破格晋升“基层高级职称”政策。

(四)提高教育质量

1.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课堂教学改革要思路清晰,有适合于学科特点和学段特点的教学流程及评价标准。教师备课思路清晰,能从整本书到单元再到课时备课,形成知识架构,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旧代新,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教师能够按照教学流程备课、上课,注重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能够依据课标要求设计教学主问题,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实施“骊才”教育计划,开展十项育人行动。以培养“厚德体,乐读善思追求卓越”为目标,扎实推进“五育并举”。通过千人研学游万人上冰雪骊城好少年评选“百首诗词进家庭,百部名作进课堂”读书汇报会中小学生系列体育赛事骊城英才学科素养系列大赛习惯养成任务单中小学生志愿服务队家庭教育大讲堂等系列活动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3.突出抓好中小学校体育工作。采取“基础体育课+专项体育训练”双轨并行的方式,统筹规划好体育课、课后服务、社团活动、大课间时间,切实达到每天锻炼1小时的工作要求。一手抓体育课质量,一手抓体育技能培养和体育竞赛,探索分项体育课模式,充分赋予学生选择权,提高体育课参与度,有条件的学校要浇冰场,开设滑冰课,借助冬奥会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冬上冰雪,夏练轮滑,把“万人上冰雪”活动落到实处。

4.教育信息化助力教学提升。未来五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手段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

分享到:
TOP 打印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